三过其门而不入

“三过其门而不入”这一成语,源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禹治水的故事。在古代中国,洪水泛滥成灾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。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,但效果不佳。后来,大禹继承父业,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,改用疏导的方式治理洪水,取得了成功。

大禹治水的过程十分艰辛,需要长时间在外奔波,与洪水作斗争。有一次,大禹回家探望家人,路过自家门口时,听到家里有婴儿的哭声。尽管心中挂念着家人,但他知道此时正是治水的关键时刻,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而耽误了大局。于是,大禹没有进去,而是继续前往治水现场。这便是“三过其门而不入”的由来,意指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未入内。

这个故事体现了大禹无私奉献、公而忘私的精神。在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时,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个人的小家庭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治水中。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,在后世也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。它告诉我们,在关键时刻要以大局为重,勇于承担责任,不因私情而影响工作,这正是大禹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